《福报:星云大师的人生财富课(书号:12212)》临济宗,希望 全本小说免费看
- 其他小说
- 2021年11月24日 01:54:10
- 福报:星云大师的人生财富课(书号:12212)
- 淡写x.诙谐
小说:福报:星云大师的人生财富课(书号:12212)
小说:其他小说
作者:临济宗
简介:简介:本书是一本教大家如何拥有正确财富观的心灵励志书
在书中,星云大师通过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,告诉大家应该怎样看待和追求财富、如何合理支配财富,以及财富的种类
关于财富,星云大师强调说财富并不只限于金钱,还包括好的人缘、生活的智慧、勤劳、慈悲等
角色:临济宗,希望
父母生养我们之后,我们的眼睛,就是我们的财富。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世间万事万物,也都是财富,都与我们有点关系。天气寒冷,我们可以晒太阳;心里烦闷,可以游山玩水;花红柳绿,哪一样东西不能增加我们的希望?所以我觉得,有了眼睛,人就有了财富。
耳朵也是我们的财富,听老师讲话,听朋友诉说,听父母教诲,听世界上美好的声音,这一切也是我们的财富。
嘴巴也是我们的财富,我们说好话,会有功德;我们赞美人,人家欢喜;我们可以讲出很多道理,与大家分享,所以嘴巴也是财富。
双手也是我们的财富,双手万能,可以做很多研究、劳动、服务,也可以替我们赚不少财富。甚至我们的头脑,也是我们的财富。
最大的财富在哪里?不是在银行里,也不是在世间的任何一个地方。财富最多的地方是在我们的心里。心好像一个工厂,只要我们的“工厂”不坏、“工人”不罢工,它就是一个有财富的银行,就是一个清净的净土世界,就是我们的宝藏。我们开山、采矿,获取金银财宝,那些都是有形、有限的财富。在我们内心的财富,是慈悲、欢喜、思想,是无形、无限的。心宽大,心中有世界,心有多大,就能包容多少财富。
因此,财富处处求,不一定只向钱看。钱,只是财富中的一种。金钱也不一定是绝对好的东西,好像拳头,假如我用拳头打人,他可以到派出所告我,我就犯罪了;假如我用拳头替你捶背,你觉得很舒服,还会连声道谢。因此,同样是财富,我们可以把有罪过的、不清净的财富变成善财、净财。其实,把财富扩大开来看,在金钱之外,对我们来说,平安、安全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。
一个婴儿,从母亲怀胎十月到呱呱坠地,他第一需要的就是安全。冷了会哭,肚子饿了会哭,这都是在告诉我们,他需要安全。所以我们各位年轻的朋友,你们要保重自己,健康应该是我们的财富,我们的人格、道德也是我们的财富。我们有了这许多财富,我们的亲人、父母、老师,都会为我们欢喜。我们有智慧、学问,这就是财富;我们勤劳,勤能致富,黄金随着流水流下来,也要起早把它捞起来。葡萄架下面埋了黄金,你也要去开垦才能拥有财富。所以我觉得财富到处都有,就看我们是用智慧、慈悲,还是劳动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财富。
财富不一定就指钱。很多财富,我想最好是享有比拥有更好。比方说,你有钱,你建大楼。我穷,我没有钱,我建不起大楼,但下雨的时候,我可以到你建的大楼下躲雨;你有钱,你建百货公司,你开商店,我建不起百货公司,不过我可以来买东西;有人捐钱建学校,我可以来听讲演;你建公园,我可以到公园散步;你有钱买电视,我可以站在旁边看一看。虽然公园不是我的,大楼不是我的,电视机不是我的,但是我不一定要占有,我可以享有。桌上的这盆花,多么美丽,是我们种的吗?是我们栽的吗?不是,是别人种的,别人栽的,是别人的花,但是我们可以欣赏它的美。
“青青翠竹无非般若,郁郁黄花皆是妙谛”,世间的一切,都是属于人世间的财富。
说到财富,我们把它扩大开来说,有前世的财富、今生的财富,还有来世的财富。
有许多青年朋友、学生,很会读书,那是天才,不需要怎么努力学就会了。什么叫天才?意味着他在过去一生中,就有这种基因,就有这种成分,他把过去余下的财富带来了,所以今生有智慧,有好的因缘。前世的财富到今生,今生的财富到未来,意思是说,我们的财富用不尽。我们的财富,等于银行的存款,要慢慢地用。有人说,一个好人,他非常善良,但是很贫穷,为什么老天爷不保护这种好人呢?或者说一个坏人,无恶不作,欺世盗名,但是他发大财,老天爷怎么不惩罚他呢?或者说,怎么没有因果呢?怎么没有报应呢?不是说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吗?这明明就不太公平。
要知道,这就是因果报应。你的银行里没有存款,不能说你很善良,银行的经理就要支钱给你用,这个不可以。你无恶不作,你是坏人,不过你在银行里的存款很多,法令也没有办法说不允许你用自己的钱。所以,这就是因果,如是因才招感如是果。你要想有钱,你必须勤劳,你必须会经营,你必须讲究情义,你必须具备很多能力、学问,才能慢慢赚到财富。如果你没有这许多能力,光是说我有好心,我有道德,这是不够的,一切都是因缘所生。一朵花之所以盛开,不能只有土壤,也不能只有种子,必须把种子种到土壤里,加上水分、阳光、空气、肥料等很多因缘,花才会慢慢地成长。
因果中的“缘分”很重要,所以你光是有好心,没有缘也不行。因此要结很多的好缘,才会有好的结果,这就是所谓的“广结善缘”。
因果是人生的法则,是管理自己良心道德的一个标准,一个警觉,我们不要错乱了因果。什么是错乱因果?比方说这个人死了,你说:“看他修身养性,对宗教那么虔诚,可是他的命运不好,佛祖都不保护他。”不能这么说的,你不能要求宗教做保险业务。你要想身体好,就必须要营养均衡,注意保健,多做运动,这才是身体好的因果。你不能说我念佛、拜佛,身体就会好,这是错乱因果。
你要发财,也不能说求神、拜神,神明就会帮助你发财,这也是错乱因果。神明又不是你的经纪人,他怎么能帮助你发财?这是不当的祈求。
人生在世,许多事情都需要管理,好像学校有学校的管理,图书馆有图书馆的管理,财富也要有财富的管理。有财富是福报,会用财富才是智慧。
管理财富比较容易,因为财富不会讲话,随你所用,不管用得对不对,结果好不好,钱财都不会讲话。管理事情也容易,桌子、椅子、图书也很好管理,因为它们也不会讲话。管人就比较麻烦,因为人有意见、有看法,你要合乎他的需要。其实只要你给人信心、给人欢喜、给人希望、给人服务、给人利益,他会比较容易接受你的管理。
管理当中,最不容易管理的是自己的心。有时候我们常听到有人说:“唉,你不听我的话。”但是我们自己有听自己的话吗?最不听话的,其实就是自己。学会管理自己就是财富,这也是一套观念。我们从过去世到今生、来世,未来是有财富的。有财富的人生是保持正确的观念,保持生活的基本水平,太多的财富、暴利,用不了,你也不需要。
孔子有一个弟子叫颜回,他很贫穷,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”。可见贫穷也不一定能打倒一个人。印度有一位特蕾莎修女,她有一句名言:“我一生以贫穷为荣耀。”可见有人还以贫穷为享受。
过去说人为财死,财富也不一定就那么可怕,财富要会应用,应用才是有智能的。财富怎么来?有因缘,财富自然会来,你不要特意去找它,它自然会来找你的。怎样储蓄未来的财富?你说一句好话,你做一件善事,一个好的念头,这些都会储存起来,未来你可以把它拿出来使用。
问题是现阶段的财富是什么?我觉得享受不一定是财富,银行的存款很多,穿得好、吃得好、有多少架势,也不一定是财富。我想很多时候,没有架势,很淡泊,很正派,那就是人生的财富。
讲到人生的财富,今生应该拥有多少钱才是富足的?陈光标先生高调行善,网络上有很多人批评他,说他不对,说他高调行善是为了好名才去做好事。不过这个也不值得批评,大家想想,我们要批评他,我们自己呢?我们没有行善,他好名行善,他还比我们好一点,我们不够资格批评他,所以批评他就是不公平。
现在我们的人生说要拥有财富,除了金钱之外,要有好的因缘。人缘就是我们的财富,所以要“给人接受”,像现在的年轻人常常怪国家、社会对不起他们,就业的机会太少,失业就怪国家、怪社会、怪别人,我觉得这样也不公平,应该要想想自己。比如说:“我的条件准备好了没有?我的本领准备好了没有?”条件不好,本领不够,人家自然不接受。
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,尤其是在学校的,现在大概最重要的,是研究自己将来怎样才能被人接受,让人家要你。我学有所长,人家当然要我;我非常勤劳,人家当然要我;我诚实忠心,人家也会要我;我做事一丝不苟、很认真,人家也会要我;我很正派,人家会要我。总之,人家说十八般武艺,你都自我健全起来,这就是你的财富。你自己有财富,人家才会接受你。比方我们看到有钱的人,到哪里都受人家尊重。没有钱财、贫穷,到哪里都很落寞。当然,我不一定要千千万万,假如我们本身有智慧、有能力、有品德,给人接受,这些都是我们的财富。所以财富除了金钱以外,我们要能往别的方面去看。
财富,有有形的财富,还有无形的财富。有形的财富,例如我要吃得好、穿得好、住得好,就是物质,等到物质的财富你都拥有了,你不会满足,你还需要有精神的财富。所谓精神的财富,就是我要读书,我要爱情,我要精神愉快,我要欢喜,我要快乐。当精神的财富也有了,你还是不满足,你还会要求更高的艺术生活。所谓的艺术生活,像我要音乐,我要绘画,我要花,我要美感,有了艺术的时候,生活的质量和价值也会提升。
艺术的生活实现了,你就满足了吗?不满足,人会要求比艺术更高的、更能超越现有的生活。例如,我要比你更好一点,比你更高一点,比你更美一点。
人就是慢慢地要求更高的生命价值。人生的价值与财富如何成比例呢?
过去有一位出家的师父,他有一个弟子,常常问他一个问题:“人生的价值是多少?”
师父从不回答这个问题,为什么?因为太泛论了,人生的价值要怎么说?每个人都不一样。正因为师父从不回答,于是徒弟就常常问。终于有一天,师父拿了一块石头,跟徒弟说:“徒弟啊,你把这块石头拿到大马路旁,凡是有人路过,你就说,这块晶莹剔透的石头,卖给你们,有人要买吗?多少钱?让人出个价就好,不要真的卖了。”
徒弟拿着漂亮的石头,走到大马路旁,跟过往的人说:“来看哦,你看这石头好漂亮,卖给你们,出个价吧。”
有一个人看一看,说:“五块钱。”徒弟说五块钱太少了,不卖。
旁边又有一个人说:“十块。”不卖。“二十块”“三十块”“四十块”“五十块”,都不卖。没有人再出价了。
徒弟把石头拿回来跟师父说:“师父,不得了,今天在路上,这一块石头,人家出到五十块。”师父只是点头,没有说什么。
第二天,师父又跟徒弟说:“这一块石头,你再拿到百货公司去卖,看人家出多少钱,不能卖,知道价码就好了。”
徒弟到百货公司,看到的都是衣着摩登的男女。徒弟说:“先生们、女士们,你们看看这一块晶莹剔透,像钻石一样的石头,你们出个价,卖给你们。”
有人一看:“哟,是不错,一百块。”不卖。“两百块”“三百块”“五百块”“两千块”,还是不卖。
徒弟回来告诉师父:“师父,不得了!竟然有人出到两千块买这块石头。”
师父还是没有说什么。
过了几天,这个地方举行珠宝博览会,就像广东最有名的广交会一样,各地人士都聚集到这个地方买珠宝。师父又跟徒弟说:“徒弟,把这块石头拿到珠宝博览会去卖卖看,看人家出价多少钱,当然也不是真的要卖啊。”
徒弟来到珠宝博览会,看到的都是高贵的先生女士们,他就说:“先生们、女士们,你看这块跟钻石一样的宝石,谁买了它,会有好运的啊,来出个价钱吧。”
大家走近来看。有人看了以后说:“两千块。”不卖。“五千”“一万”“十万”“二十万”“五十万”“一百万!”还是不卖。
徒弟把石头拿回去,惊讶地说:“哇!师父!真是不得了!有人出到一百万啊!”
师父这时候说了:“徒弟啊,你常问我,人生的价值在哪里?人生的价值是多少?这块石头,在我们的大路旁,值五块、五十块钱。同样是这块石头,到了百货公司,值两千块。到了珠宝博览会,在专家的眼光里,它值一百万。同样的石头,在不同的地方,价值就有所不同。”
我们现在有好的福德因缘,所以我们要衡量自己,在社会上要怎么生活?对于自己要如何要求?我们要知道自己不是一根木头,一块顽石,可以让他人任意出价,而是一粒钻石,值一二百万的。
我们从有形、有限的物质财富,谈到无形、无限的财富。
我们每一个人,不都是两只眼睛,一张脸,两只手?可为什么有的人就能给人家带来快乐?不论到什么地方,都月薪几万,年薪几十万、几百万。但有的人,却要苦苦地要求一个职业,年薪可能才几千块。所以说,我们要让人家感觉到我们的价值、我们的条件,在佛教里就是说我们的“缘”值多少。这个缘,不必去要求神明,要求佛祖,凡事要求自己,好与不好,都不是哪一个外力能赏赐给我们的,都是我们自己招感的。佛教讲业力,业也不一定不好,你造业,可以造善业,不一定造恶业的。
善的业,像我在台湾提倡的“三好运动”,身、口、意叫做三业,这三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成为业力,因此,我们的身体要做好事,口头要说好话,心里要存好念,身口意都存有善业,我们自己就会慢慢培养善业。人生如一块田地,我怎样播种,播什么种,就收获什么东西。你想要什么样的收成,就必须怎么样栽种。财富也是一样,我们也要播撒“种子”。
我们从现世的财富,讲到未来的财富。从私有的财富,讲到公有的财富。财富不是我个人拥有的,例如你说你有钱买房子,但是如果人家没有建房子,你到哪里买呢?你有钱可以购物,但是如果没有商店,你能买什么?我要买汽车,没有汽车行怎么行?因此,财富是大家共有的。
要爱护我们的敌人,有对手才会有自己,等于有一面镜子,有一个竞争力,不要以为财富通通都要给我,这是不行的,要分给大家。
今天在这里跟各位讲财富,我自己深深地体会到,像我,一个出家人,一个和尚,基本上是没有钱的,再说,我也不需要钱。但事实上,不是说我没有办法,没有钱不代表没有办法,我在世界上建了几百座寺庙,建寺庙都是从买土地开始,再慢慢建房子。钱从哪里来?我有时候自己也搞不清楚,我没偷,也没有抢,所以我也不用管。但我也办了好多所大学,办报纸,办电台,为什么?我要让我的教团贫穷,因为贫穷,大家才肯努力,富有容易使人堕落。
过去,有一个富翁建了大楼以后要请客,便请所有瓦匠、木匠、工人坐在正厅最主要的席位,然后让他的子孙们通通在下面吃饭。有人就说,这样不当,他们都是公子小姐,今天大楼落成,应该让他们坐在正厅上首才对。这位老主人说:“不是的,我感谢这许多工人帮我建大楼,所以他们应该坐在正厅吃饭。我那许多子孙,将来他们都是替我卖这栋大楼的,他们没有资格坐在上面,他们坐在下面就好。”
这位老主人看事看得远,也懂得饮水思源,这番话实在没有错。建楼的人有功劳啊,卖楼的人怎么能很好地享受呢?我就想到,在这个世界上,不要看一时。我在做校长的时候,一些前辈、学长常常耻笑我,说这个不好,那个不好,我也从来不生气。我就想,你们笑我,说我没有办法,没有出息,问题是现在就能决定吗?我还小啊。我现在不行,再过二十年,我们再来看。只要我有志气,只要我用功,只要我努力向上,我必然有办法。
中华文化固然很好,但是不好的地方也很多,尤其残杀、不和、斗争,每一次战争就死伤不知多少人。像2011年日本大地震,造成海啸、核能外泄等危机,然而天灾还是有限的,人祸是无限的。我们中国过去的人祸、死伤,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太大。因此现在提出社会和谐,实在是为中华文化树立千秋万世的标杆。和谐也不一定是大家都在一起,大家都一样,而是读书的读书,教书的教书,经商的经商,士农工商各有分工。等于眼睛管看,耳朵管听,嘴巴说话,各司其用。人世间异中求同,同中求异,不一定都要一样。眼睛、鼻子、嘴巴和谐,人就长得俊美;肠胃和谐,就是健康;我们穿的衣服颜色不同,和谐就很美;唱歌跳舞,跳法、姿势不同,和谐就很好看。
财富不是我拥有,而别人没有,应该要分配和谐。我们帮助穷人,让穷富平均,看到别人富有,我就欢喜,看到别人有因缘,我也欢喜,我们应该给社会、国家一些因缘。所以今后,我们说我是学生,我是年轻人,青年是未来国家的栋梁,要把自己的心力、为国为民的热忱,奋起飞扬,表现出来,为了中国,让中国在世界上成为最富强的国家,这是一定有希望的。
我们每个人说要有财富,简单来说,一定要勤劳,不勤劳,也要有慈悲,要结缘。你没有缘分,煮熟的鸭子都会飞走;我有因缘,我不去求,鸟语花香,自然我会听到声音,我会闻到香味,春花秋月,我自然感受得到。你有缘分,世界都是你的。没有缘分,就算财富流到你的面前,都会擦身而过。
慈悲、正直、勤劳、努力,说来说去都是要说“正派”,人生要正派,要有信誉,要有道德。希望大家不要光看有形的财富,还要看到无形的财富;不要只看到人家的财富,还要想到自己心里有无限的财富;你不要只看到一时的财富,更要看到我们未来的财富;你也不一定要拥有多少财富,而要能享有无限的财富。
“福”就是福气,“报”就是果报,“福”与“报”,两者互为因果,你只有先修得福气,才能得福报。世间的名闻利养皆是福,也可能是祸;正拥有与好好活着是一种福,但如果你不懂惜福便将成祸。福报从哪里来?从善根中来。修得福报的人,一定是会结善缘之人;不懂修福之人,积福便是烦恼的开始。因此,广结善缘才能广修福田,有时候,一些慈悲、一句好话、一件善事、一个微笑、一点知识就能让你广结善缘,所以,你遇到的一切人、一切事,皆是你修福的机会,是你的福报,而你用已有的福,助人修得更多的福,则将福田无量。 点击进入整本阅读《福报:星云大师的人生财富课(书号:12212)》
路人见了,欷歔不已,都为这么精美的罐子成了碎片而惋惜。可是那个摔破罐子的人,却像没这么回事一样,头也不扭一下,看都不看罐子一眼,照旧赶他的路。这时过路的人都很吃惊,为什么此人如此洒脱,多么精美的罐子啊!摔碎了多么可惜呀。甚至有人还怀疑此人的神经是否正常。
事后,有人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?这个人说:“已经摔碎了的罐子,何必再去留恋呢?”
钱财是物质生活的基本条件,一般人莫不希求安乐富有。在经典中,佛陀固然以毒蛇比喻黄金,但也不反对以正当的方法赚取净财,所谓“有钱是福报,会用钱才是智慧”,钱财只要用于正途,都是累积福德的资粮。因此,佛教主张在赚取正当的财富之外,更应进一步过合理的经济生活。
“合理的经济生活”包括拥有正当的职业、财富运用得当,以及懂得开源节流等。在《般泥洹经》《杂阿含经》和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中都提到,智者居家应“恭俭节用”,合理消费,一分作为日常家用,一分储存以备急需,一分帮助亲戚朋友,一分布施培德。如果“懒惰懈怠、赌博嬉戏、喝酒放逸、饮食无度、亲近恶人、邪淫浪荡”,钱财便会很快地耗用殆尽。
此外,佛经也告诉我们,财富为“五家共有”,终有散坏的时候,能够布施结缘,拥有“信、戒、惭、愧、闻、施、慧”,以及“六度”“四摄”等法财,才是究竟的财富。
也就是说,学佛不一定要以穷苦为清高,佛教鼓励在家信众可以荣华富贵,可以营生聚财。如《大宝积经》说:“在家菩萨如法集聚钱财,非不如法。”只要平直正求,而且有了财富以后要“给施父母妻子,给施亲友、眷属、知识,然后施法”。
有了金钱财富,还要懂得怎样处理自己的财富,这才是重要的课题。在《杂阿含经》里面有一首偈语说:“一分自食用,二分营生业,余一分藏密,以抚于贫乏。”意思是说:假如你每个月有十万元的收入,应该拿出四万元来经营事业,两万元做家庭生活所需,两万元储蓄以应不时之需,剩余之两万元用以布施,回馈社会,救济贫乏。
此外,在《大宝积经》中,佛陀以波斯匿王为例,告诉我们处理财富的方法。由于波斯匿王已经不需要为生活计算,因此分作三分:三分之一用来供养宗教,三分之一用来救济贫穷,三分之一用来奉献给国家作为资源。
《涅槃经》中讲到的对财富的处理方法则是,除了生活所需之外,分为四份:一份供养父母妻子,一份补助仆佣属下,一份施给亲属朋友,一份奉事国家沙门。
以上是佛教处理财富的方法。至于我个人的理财哲学是:把钱全部花在必要的开销上,没有钱了再努力赚回来,否则钱太多就会怠惰。我从小在贫困的家庭中长大,但我很会用钱,我经常把一个钱当作十个钱来用,甚至我把明年的钱,今年就用了。我们在“日日难过日日过”的生活下,将每一分净财都用在培养人才、弘法利生的佛教事业上。因此佛光山并不矫情地视金钱为罪恶,也不滥用金钱、积聚金钱,使金钱成为罪恶的渊源,我们的信念是要借着佛教的力量,把苦难的娑婆世界建设成富乐的人间净土。所以钱财的处理运用,不在有无多少,而在观念的正不正确,以及会不会用钱。有钱而不会用钱,和贫穷一样匮乏,因此我常说“有钱是福报,会用钱才是智慧”。
当初我创建佛光山的时候,一开始就先确立佛教处理钱财的方法。我告诉佛光山的徒众,佛教振兴之道,在于佛教有人才、有净财、有道业、有事业,否则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缺乏净财,无法成事。此外,我手拟佛光人守则,明定佛光人不能私自化缘、私建道场、私置产业、私蓄钱财,而且申令管钱的人不可掌权,掌权的人不能管钱;大职事有权,小职事管钱;有钱,要为佛教和社会用掉,不可以储存。
很多人看到,佛光山一栋栋金碧辉煌的建筑,但很少有人知道佛光山经常无隔宿之粮,甚至一直举债度日。三十多年来,我最高兴的倒不是将十方信施净财用于建设道场,我最欢喜的事是用钱财培养了人才。一千多个僧众,他们弘教说法,长于解除信徒疑难;他们住持道场,善于行政法务;他们在世界各地参学,通晓各国语言;他们把佛教带向人间化、现代化、生活化、国际化,这是对信徒布施净财的最大回馈。
我也经常告诉信徒,应该追求另类的财富,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金钱。如果拥有了智慧、人缘、勤劳、信念、健康及平安,这也是财富。相反,富裕的人如果烦恼很多、夫妻经常吵架,有钱又有什么用呢?
多年前,我曾应邀在日本的朝日新闻纪念馆举行了一场以“人心、命运、金钱”为主题的佛学讲座。当时我说,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,物质生活极为丰富,人们普遍关心前途、命运、金钱,较少重视心灵净化。其实这三者是互为因果关系的:心好,命就好;命好,钱就多。真正的财富在身体的健康、内心的满足、正确的信仰、包容的心胸、前途的美好、生活的幸福、眷属的和谐、灵巧的智慧及发掘自我本性的能源,只要心灵能够净化,这些内财自然具备。
这些观念通过慈惠法师的日文翻译,许多日本大众同表大梦初醒,内心感到无比欢喜。其中,日中问题研究会矢野会长更表示:“过去时常自问,人生所为何来?不觉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。如今听大师一席开示后,知道命运操之在我,命运由自己创造……无形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。”一个人能对未来充满希望,这就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。
总之,佛教认为真正的财富,不一定要看银行里的存款,也不一定指土地、房屋、黄金、白银,这些都是五家所共有,个人无法独得。唯有佛法、信仰、慈悲、发心、满足、欢喜、惭愧、人缘、平安、健康、智慧等,才是人生真正值得追求的财富。
星云日记
在拉斯维加斯的人,大都以赌场工作为生,就是自己不赌,耳濡目染的也都离不开金钱。在这金钱窟里,佛家弟子要如何安身立命?提供大家“佛教对财富的看法”,施与受实是贫穷与富贵的最佳写照——
毋争利而伤兄弟手足之天伦。
毋争利而令亲朋情谊而乖绝。
毋因人借贷押典而取过之息。
毋因交易斗斛权衡入重出轻。
毋悭吝太过而令诸礼尽废弛。 点击进入整本阅读《福报:星云大师的人生财富课(书号:12212)》
那个美国富翁爱抽雪茄,要了三箱雪茄。
这个法国富翁最浪漫,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。
还有一个是犹太富翁,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。
三年过后,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,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,大喊道:“给我火,给我火!”原来他忘了要火了。
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。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,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,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。
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,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:“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,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,反而增长了200%,为了表示感谢,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!”
佛教不讲命运,讲缘分、因缘。一颗种子,你把它摆到地毯上、摆到桌子上,它不会成长,因为没有它的缘分,地毯、桌面都不是它的缘分,它需要土地、阳光、水分,这是它要的缘分。所以一个人会有自己的缘分,要问自己,你结过这个缘吗?你结过这个缘,缘就会来帮助你。你没有结过这个缘,人家说“煮熟的鸭子都会飞了”,所以平常要广结善缘。
世界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西,都是靠很多的条件、因缘来助成。所以,命运有的时候就是由一句话、一块钱、一个念头、一件事情决定的。它有时也是由因缘去促成关系,那么我们现在比较一下宇宙之间的万事万物,最合理的就是缘。
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了,他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理。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理?缘。这个“缘”的意义很深,不是我们说“有缘千里来相见”“我们这么好,我们有缘分”,不是这么简单。因缘,有的事情需要理、原则,它需要“空”才能“有”,不空就没有了,所以缘很深、很妙。
世间有穷人、有富人。有贫穷的富人,不会用钱、不满足的都是。也有富有的穷人,像关心社会、服务大众、给人一句好话、一个笑容,见人行善心中欢喜的人。因此,贫富没有对等,也不是绝对。真实说来,世间没有穷人,每个人都富有,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。你不要用钱,你就最有钱,因为钱用了就穷。
好比,我们父母生养的身体就是财富,眼睛可以看,双手可以做,耳朵可以听,我们的心尤其是无穷的宝藏,只要挖掘心里的智慧、思想,放开胸怀,都是财富。又如年轻人面临就业,就要给人接受,人家接受我们,表现自己的能量、亲切、礼貌、道德、信用种种十八般武艺,就是我们无限的财源。
财富与因果也有关,有的人可能因为一句话、一件事、一块钱而改变人生,因此人生不能完全朝钱看。有钱之外还要有智慧、有福报,而最大的财富就是“结缘”。
儒家有三不朽:“立功、立德、立言”,我们也要想一想,我们这一生要留点什么好东西给社会、给未来?只要心常活于天地间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就会生生不息,要把缘分布满天下。
要免于恐惧只有靠自己,要有勇气的力量、智慧的力量、慈悲的力量。慈悲没有敌人,平时不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心不惊。
世间所有事是不能单独存在的,都有相互的关系。如果没有别人,“我”是不能存在的,因此要尊重因缘,因为天下都是有缘人,如果没有大家,只有我一个,也没有什么趣味。不要只想人家给我,要想我如何给人。自己和他人看起来是两个,其实世界上的人彼此都有关系。如果只是看自己太小,应该把一己之生命扩大为无限的生命、永恒的生命。知足只是一部分,个人物质上是要淡泊,但是对于真理,对善事,对国家、社会要奋起飞扬。
坦白说,我虽然没有很高的修行,不过心中时时感觉到这个宇宙、世界、地球都是我的。我们那许多年轻的、辈分小的出家人,他们平常也没有钱,为什么在佛门里可以安心学道?因为他们也感觉到宇宙人间都与自己有关,都是我们心里的财富。
星云日记
“人在世间追求的是什么?”金钱?钱财非究竟,有钱有时比无钱更苦。爱情?社会上的离婚事件、家庭问题很多,可见也非究竟。事业?事业有成的人,失去的更多。房地产?天天为房地产,心为形役。读书?书读太多了,有时易沦为所知障,如川端康成的自杀。心中拥有佛光山,佛光山就是我的财富;有真理,真理就是我的财富;有智慧,智慧就是我的财富。如何拥有一个富有的人生,则看大家追求的是什么。 点击进入整本阅读《福报:星云大师的人生财富课(书号:12212)》
钱财是给人用的,有钱是福气,用钱是智慧。对于钱财要“舍得”,能舍才能得。钱财放着不用,黄金亦如砖瓦。
如何善用财富?以净财、善财为原则,以利益大众为原则。财富不是个人的,而是大众的,要用在该用的地方。财富就像拳头,打人一拳,这个拳头就是恶的。好心帮人捶背,这个拳头就是善的,因此,善用财富,能造福社会。使用不当,则后果堪虞。
社会普遍都存在着贫富不均的问题,因此我提倡要缩短贫富距离,这时候除了“自救”,也需要“他救”,比方政府提供就业机会,让人人有职业、人人有土地、人人有生财之道。世间无常,没有人是定型的,贫穷的不会永久贫穷,富贵的也不会永久富贵,只要发心、勤劳、勇敢、不断学习,总有无限的可能。梦窗国师曾说“知足第一富”,可见知足最重要。
“贫穷”和“富有”是两个相互对立的身份名词,在一般人的认知里,贫穷的人不是富有,富有的人也不是贫穷。其实不然,世间贫穷的富者、富有的穷人,比比皆是。
颜回居陋巷,一箪食、一瓢饮,而内心充满安乐,你能说他是一个穷者吗?大迦叶尊者,居住冢间、山崖水边,日中一食,衣钵以外别无长物,而其解脱自在的心胸,你能说他是一个穷者吗?反观今之居高楼、坐汽车、童仆盈门,但每天为金钱周转、为股票涨跌而愁眉不展的人,你能说他是富有的吗?那些拥资千万,家有良田万顷,却悭吝不舍、时时觉得自己所拥有的不够的人,你能说他是富有的吗?所以富者不是真富,穷者不是真穷,贫富不可以从金钱物质上去衡量。
世间有的人虽不能日进斗金,却乐于社会公益,乐善好施,他不就是一个精神上的大富长者吗?但也有一些人每天只想贪图别人的利益,凡有所得,总想占为己有,这样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,不也是心灵贫乏的穷者吗?
其实,在佛教看来,世间并没有穷人。有时间的人,用时间去帮助别人,他不就是时间的富者吗?他善于言辞,用语言来赞美鼓励别人,他不就是一个语言的富者吗?他用微笑、欢喜、礼敬待人,不就是一个内心充实的富者吗?他用力气帮助别人、服务他人,这不也是有力的富者吗?所以,贪心不足的人永远是贫穷的,乐于助人的人则永远都是富贵的。
说到财富,我们不能只看一时的财富,要看永生的财富;不要看一人的财富,要看共有的财富;不要看聚敛的财富,要看活用的财富;也不要看形相上的财富,而要看内心无形的财富。一个人拥有智慧、慈悲、信仰、欢喜、满足、惭愧等,这些都是我们的财富。《金刚经》云:若人以四句偈语与人广结法缘,即胜过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。所以,富者与穷者应作如是观!
有一个大富翁,拥有千万的财富,别人和他谈话,他都诉说:“穷啊!穷啊!”有人就质问他:“你家财万贯,为什么还要哭穷呢?”他说: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水灾或火灾,所谓‘水火无情’,财富会给水火荡尽啊!”那人再质问之:“哪有这么巧,这么多的水火?”富翁说:“贪官污吏也会抢夺我的财富啊!”又有人质问道:“哪有那么多的贪官污吏?”富翁说:“不肖的子孙也会把我的钱财败光,终至倾家荡产啊!”富翁接着又说:“还有盗贼土匪、通货膨胀、金融风暴、经济不景气等,都可能使我的财富一夕之间化为乌有,因为财富乃五家所共有,我怎么能不穷呢?”
另外有一个平凡的农夫,经常告诉人家,说他是全国最有钱的富翁。税捐处听到之后,就想要扣他的税,问他是不是自称为世上最富有的人。农夫认可后,税务人员就问他:“你有哪些财富呢?”农夫说:“第一,我的身体很健康,再者我有一位贤惠的妻子,我还有一群孝顺的儿女,更重要的是,我每天愉快地工作,到了秋冬的时候,农产品都会有很好的收成,你说我怎么不是世上最富有的人呢?”税务人员听完之后,恍然大悟,终于恭敬地对他说:“你不愧是一个最懂得人生之道,最具有智慧的富者。”
所谓“人为财死”!人往往为了贪财好利,在过分地贪求物欲的时候,丧失了宝贵的生命,真是何苦来哉!假如我们想要拥有真正的财富,明理、勤劳、喜舍、道德,都是真正的财富。因为这些财富不但一时受用,还可以终身受用;不但一人受用,还可以大众受用。
所以,所谓财富,公财、共财、净财、善财,才是真正的财富!
星云日记
我们要用心开发我们的田地,把恶念转成善念,把内在的欢喜、信仰、慈悲、智慧开发出来,这些比拥有万贯的财富还重要。世间不一定有钱才富贵,有钱但生活得不快乐,金钱何用?能拥有欢喜,才是无上珍宝。“万法唯心”,用佛法来接心,以净化我们的生活,将真心找回来很重要。 点击进入整本阅读《福报:星云大师的人生财富课(书号:12212)》
不知不觉中,老鼠在米缸里已过了好长一段时间,有时它也想跳出去算了,可是眼瞅着这么多的白米,嘴里便直痒痒,真舍不得离开。直到有一天米缸见了底,老鼠才惊觉缸底到缸口的高度无论如何已是难以企及;更要命的是,此时它已胖得如一只笨拙的肥猫,几乎没有什么弹跳力了。
它面临的只有两种不幸的结局:成为主人的棒下鬼,或是饿死在米缸中。
财富,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希望、所喜欢的,但是,财富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东西。
在佛经里面有一段记载说:有一天,法院法官升堂的时候,有一条狗来向法官告状。法官觉得很奇怪,就问:“狗子为什么要来告状呢?”狗子说:“法官大人!我因为在外面行走很久,肚子饿了,我走到一户人家门口,想要向那家人要一点饭来吃。我也遵守狗子的礼节规矩,向那人要饭吃,而那人不但不给我饭吃,反而打我。”法官一听:“咦!狗子要饭吃,还有规矩吗?狗子你说,有什么规矩?”狗子说:“我们狗子向人要饭吃,有一定的规矩——我们前面的两条腿可以爬进屋门内,但后面的两条腿和尾巴必须要在门外,不可以进入门内。我是以这样子的规矩来要饭的,他们为什么要打我呢?”
法官听了以后就说:“把那个人找来,我要询问这件事情。”打狗的人经法官一问,坦白地招认,因此罪名也就确定了。法官问狗子道:“你希望用什么方法来处罚这个打你的人呢?”狗子回答说:“请法官大人罚他做个大富翁!”法官听了哈哈大笑道:“你叫我处罚他做个大富翁,不是倒给他讨了便宜吗?”狗子说:“报告法官大人!我这个狗子,前世就是一个大富翁,因为我为富不仁,愚痴、贪婪、凶恶,不肯喜舍,所以死了以后,堕入畜生道中受种种的苦难,吃人的剩菜剩饭,替人守门,被人棍打脚踢,非常的痛苦,所以我要求法官判罚他将来也做个大富翁。”
我们刚才说财富很好,是大家所喜欢的,但是财富对某些为富不仁的人又是不好的。我们放眼看当今社会,有很多人是富有的穷人,但也有少部分是贫穷的富人。既然富有,为什么又说他贫穷呢?
(一)最富的穷人
有很多富有的人,有钱不会用,有钱用到不好的地方,甚至有钱不肯用,如此,虽然有钱,也不就和穷人一样吗?
佛经中,有一个善生长者,有一天,他得到了世间最稀有、最宝贵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。长者就对人宣布说:“我要把这宝贵的东西,赠送给世间最贫穷的人。”很多贫穷的人就来向他要这个金色盒子,但这一个人来要,善生长者就说:“你不是世间最贫穷的人!”那一个人来要,善生长者又说:“你不是世间最贫穷的人!”
大家就奇怪了,“你不是真心要把这个金色盒子送人吧?”善生长者就说:“我这个金色盒子要送给世间最贫穷的人,谁是最贫穷的人呢?我告诉你们,不是别人,他就是我们的国王波斯匿王,他才是世间最贫穷的人。”
这个消息慢慢地传到波斯匿王那里去,他非常不高兴,“哼!我是一国之君,怎么可以说我是世间最贫穷的人呢?去!去把善生长者找来!”
波斯匿王把善生长者带到收藏珍宝的库房里,问:“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?”
善生长者说:“这是收藏黄金的金库。”
“那是个什么地方呢?”
“那是收藏银子的银库。”
“那是什么地方呢?”
“那是珍藏珍珠的宝库。”
波斯匿王大声责问道:“你既然知道我有金库、银库……这么多的财宝,你怎么可以在外面散布谣言,说我是世间最贫穷的人呢?”
我们要知道,在善生长者的心中,他认为波斯匿王虽然有钱,却不会照顾社会大众,不知道做一些利于人们的事业,虽然有钱却不会用,这不就是世间最贫穷的人吗?
……
(二)最穷的富人
世间有很多富有而贫穷的人,世间也有许多贫穷而富有的人。像古代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临死前,他的弟子问他:“老师!你还有什么遗言呢?”苏格拉底突然想起说:“啊!我还欠人家一只鸡,还没有还他。”你看!一个大哲学家到临死之前,连一只鸡也没能力还给人家,可他是否真正贫穷呢?苏格拉底的智慧几千年来仍然影响着这个世间的人,所以说,像苏格拉底这样的人,他是不穷的,反而是贫穷中最富有的人。
佛教中的弘一大师,一条毛巾,一用就是十年以上,已经破烂了。他的朋友夏丏尊见到时,不忍心,就说:“我买一条新的毛巾送给你吧!”弘一大师回答说:“不用!这一条还很好用呢!”像弘一大师,他不是贫穷,实在来说,他的富有——在精神上的富有,是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的。
(三)宿因与现缘
有时,财富,在能用方面,大家是共通的,但在所有上就有分别了。例如农夫种田,所种的收成,当然是供应大家生活吃用的,但是小麻雀也去吃一点,这也不要紧,虽然不是要给它吃的,但是它终于吃了一点。所以这个世间,所有是个别的,但享用有时是能共通的。在这世间,我们不一定事事物物都非要有所有权不可,只要我们能够共同享用,那也就很幸福了。
(四)用钱与藏钱
过去有一个人储蓄了很多的金砖,由于储蓄了很多,就藏在家里的地底下,一藏就藏了三十多年,却一直都没有用过。这三十年中,虽然他都没用过,但他有时去看一看就欢喜了。
有一天,这些金砖给人偷去了,那时他伤心得死去活来。旁边有人问他说:“你这些金砖藏在那边三十多年了,你有没有用过它呢?”
“没有!”
那个人就说:“你既然没有用过,那不要紧,我去拿几块砖头,用纸包起来,藏在同一个地方,你可以常常去看,把它当做金砖藏在那里,这不是一样可以欢喜吗?又何必这么伤心呢?”
所以,世间所有的金钱都不是我们的,佛经说是五家共有的,金钱要用了才是自己的。聚敛,做一个守财奴,终不是一个善于处理金钱的人。
(五)福报与现缘
有的人看这个世间有人很有钱,就说:“啊!你好有福报啊!”有的人,自以为自己很有福报,但是光有福报是不可依靠的,福报固然要紧,但还必须要有现世缘,现世的这个“缘”才是最要紧的。
银行里的存款再多,没有再继续存款,终会有用完的一日。所以佛经在说明现世缘的重要性时,有一个很好的譬喻:
有一个男人自以为很有福气,祖先留给他的家产很多,所以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,连吃饭也必须要太太来喂他,他才愿意吃。有一天太太要回娘家,要一个星期以后才能回来,但想到他先生连吃饭都不会,怎么办呢?经过一番考虑,她做了一个大米糕,套在他先生的颈上,心想你饿的时候,只要张开口就可以吃到,我一个星期后就回来了,这样大概就不会被饿死吧!这个太太就这样回娘家去了,但一个星期以后回来,发现她的丈夫已经饿死了!
为什么他先生会饿死呢?因为这个大米糕套在他的颈上,在他嘴前吃得到的,第一天就全部被吃光了,但是剩在嘴旁的,由于必须要用手去拨一下才吃得到,他就懒得用手去拿来吃,所以就这样给饿死了。因此光是有福报,而现世缘不够,还是不能享受这个福报的。
星云日记
“禅”,不管在什么场合,都是被发问最多的题材。禅要用心去体会的,语言文字不易阐述,反而会引起大家醉心的追求。“悟”是非思、非想、非言,不必解释的当然道理。“禅悟”是一体两面,很多人关心“禅”,往往忽略悟,所以都不是真正懂得“禅”!
人生之所以会苦恼,有的是对苦乐太计较,就被苦恼所牵制;对荣辱太计较,就被荣辱所牵制;对得失太计较,就被得失所牵制;对生死太计较,就被生死所牵制。如果能从中解脱出来,自在、快乐自然唾手可得。 点击进入整本阅读《福报:星云大师的人生财富课(书号:12212)》
世上,诱惑人最大的力量,就是财、色、名、位。假如有了财富,你能安于财富吗?有了情色,你会安于情色吗?有了名位,你会安于名位吗?有了权势,你会安于权势吗?
人,只要有人格、有修养,安贫乐道的人还是很多。像春秋时代的颜回,“一箪食,一瓢饮,居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”,他就是有安贫乐道的思想;战国时代的颜斶,“安步当车,晚食当肉”,他也是有安贫乐道的精神;晋朝的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他过的就是安贫乐道的生活;近代的弘一大师说“咸有咸的味道,淡有淡的味道”,他也是实践安贫乐道的修行者。
“贫!贫!贫!去年贫,还有立锥之地;今年贫,连立锥之地也没有。”禅师们对于安贫乐道,所谓“少一分物欲,就多一分发心;少一分占有,就多一分慈悲。”他们对于世间的一切,享有但不一定要拥有。例如有的禅师,明天的午餐还不知道在哪里,他却说:“没有关系,我有清风明月。”有的禅师,皇帝请他下山他不肯,他以山间的松果为食,与大自然同在。所谓“昨日相约今日期,临行之时又思维;为僧只宜山中坐,国士宴中不相宜。”不能安贫乐道的人,即使在佛教里也守不住。
有一个富翁到一个小岛上,见到当地的农夫,就问:“你们在这里做什么?”农夫回答:“在种田。”富翁说:“种田有什么意思,多辛苦啊!”农夫反问:“那你来这里做什么?”富翁说:“我来这里欣赏风景,与大自然同在啊!我平时忙于赚钱,就是为了过这样的生活。”农夫说:“几十年来,我们就是没有赚钱,也照样过着这样的日子啊!”
自古以来,多少文人雅士回归田园生活,都是为了实践安贫乐道的生活。多少高官厚爵最后辞官归故乡,也是为了不愿昧着良心争权夺利,回归民间,过着安贫乐道的日子。现在的社会,物质丰盈,人心却越发空虚,甚至过分纵情物欲,“笑贫不笑娼”,导致道德沦丧,人心浮动不安。所以,现在的社会要想重整道德伦理,需要建立清贫思想,才能返璞归真,重拾真心本性。
星云日记
“有”和“无”在我心中都是一样的,而且这许多事业并不是我刻意要去创造,也不是用贪心去获得,我是“以无为有”“以空为乐”“以退为进”。所以有时钱财的拥有,不一定要从有形上去看,我们内心的财富就有很多。例如,我很有信用,人们就放心地委托我做事。当然,信用就是财富。 继续阅读《福报:星云大师的人生财富课(书号:12212)》